
《穆天子传》,又名《周王传》、《穆王传》、《周穆王传》、《周穆王游行记》,是西周的历史典籍之一。西晋太康二年,在今河南汲县发现一座战国时期魏国墓葬,出土一大批竹简,均为重要文化典籍,通称“竹书纪年”,其中有《穆天子传》﹑《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》,后合并为至今流传的《穆天子传》。由荀勖校订全书六卷。历代内容多有散佚。
《穆天子传》以日月为序,详细记载了周穆王驾八骏西巡天下之事,行程九万里,会见西王母。其周游路线自宗周北渡黄河,逾太行,涉滹沱,出雁门,抵包头,过贺兰山,穿鄂尔图期沙漠,经凉州至天山东麓的巴里坤湖;又走天山南路,至新疆和田河、叶尔羌河一带;又北行二千馀里,至“飞鸟之所解羽”的“西北大旷原”,即中亚地区;回国时走天山北路。这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旅行活动。周穆王可称是我国最早的旅行家。
《穆天子传》,记载周穆王巡游之事的著作。作者不详,约成书于西周末年或东周初期,记载周穆王巡游之事的著作。
作者不详。为晋咸宁五年(279)汲县民盗掘魏襄王墓所得竹书之一。共6卷。前5卷记周穆王驾八骏马西征之事﹔后1卷记穆王美人盛姬卒于途中而返葬事。郭璞广注群书,其要者有:《穆天子传注》、《山海经注》、《尔雅注》、《方言注》、《楚辞注》、《三苍注》、《水经注》等,有其个人兴趣原因,亦与汲冢书之大体范围近。郭璞以新出土而性质相关、来历相同之材料,互相印证发明,故其《穆天子传注》、《山海经注》等屡引《归藏》。一般认为它是周穆王至魏襄王间的传闻记录。
周穆王西游在《春秋左氏传》、《竹书纪年》、《史记》中均有记载。虽然《穆天子传》在文字上可能有些夸张,有些神话传说的内容杂入,但基本事实是应该肯定的。它对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,在地理学史上有一席之地,不能抹杀。
《穆天子传》主要记载周穆王率领七萃之士﹐驾上赤骥﹑盗骊﹑白义﹑逾轮﹑山子﹑渠黄﹑骅骝﹑绿耳等骏马,由造父赶车,伯夭作向导,从宗周出发,越过漳水,经由河宗﹑阳纡之山﹑群玉山等地,西至于西王母之邦,和西王母宴饮酬酢的神话故事。穆王的西行路线,当是从自宗周出发,渡过黄河,北行越太行山,经由河套,然后折而向西,穿越今甘肃﹑青海,到达西王母之邦。
周穆王姬满西游,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旅行探险活动。姬满是中国最早的旅行家,《穆天子传》则是我国最早的游记。六卷 《穆天子传》,前4卷记述姬满的西方远游,自宗周出发,渡黄河,逾太行,涉滹沱,出雁门,抵包头,过贺兰山,穿鄂尔图期沙漠,经凉州至天山东麓的巴里坤湖,又走天山南路,到新疆和田河、叶尔羌河一带 。又北行1000余公里,到“飞鸟之所解羽”的“西北大旷原”,即中亚地区。回国时走天山北路。这是我国东西陆路交通史上的大事,是我国旅游的开拓者。5、6两卷,则叙述姬满两次向东的旅游经历。穆天子西游时,与沿途各民族进行频繁的物资交流,如:珠泽人“献白玉石……食马三百,牛羊二千”。穆天子赐“黄金环三五,朱带贝饰三十,工布之四”等。从这些记载中,可以看到当时物资交换的规模、方式、品种。
图为穆天子所乘“八骏”



